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www.njlh.gov.cn
主持人:看病问题,一直是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能不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县域医疗服务水平能不能满足人们看病需求?如何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这些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话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六合区卫健委副书记、副主任孙丰博做客本期节目,与我们一同交流卫生健康工作。下面有请孙丰博!
孙丰博:主持人好!各位市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您的到来。不久前,我们线上广泛征集了市民朋友们对六合卫生健康工作集中关注的问题,了解大家对健康六合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今天我们梳理和总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请您和大家聊一聊。
孙丰博: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广大市民朋友们在线交流,感谢大家对六合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会围绕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也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对健康六合建设有更全面的了解。
主持人:请您先介绍一下六合卫生健康机构的基本情况,让观众朋友们对全区现有的卫生健康资源有个基本的了解。
孙丰博:好的,主持人。六合区下辖8个街道1个镇,105个村居,2023年户籍人口63.54万人。我区现有公立三级综合医院1个,即六合区人民医院;公立二级医院3个,分别是六合区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二级甲等中医院)、六合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病院)、六合区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单位2个,分别是六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六合区无偿献血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其中竹镇镇、金牛湖、东沟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二级医院水平),村卫生室110个。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开放家庭医生工作室35个,签约服务团队116个。另外全区还有110余家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共同构成六合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全区人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主持人:感谢您的介绍。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助力健康六合”。孙书记,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区健康六合建设工作是如何推进的,包含哪些内容,工作成效怎么样?
孙丰博: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优先理念,实施健康六合建设行动,加快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为推进健康六合建设,2020年4月,我区正式启动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出台了《“健康六合2030”规划纲要》、《六合区建设江苏省健康促进区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全面动员、全面推进,切实提高建设健康六合的思想意识,凝聚工作合力。2021年,我区又把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3月,六合区被评定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区。2024年3月,我区又出台了《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六合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健康六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在健康六合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积极培养健康团队,推进区疾控中心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机构和人员能力素质得到强化,为健康促进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持,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健康教育讲师团队。同时积极培育健康人群。在区内广泛普及健康养知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2023年人群健康调查评估显示,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3.17%,相比2019年26.9%、2020年38.7%实现了较大提升;2023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51.1%,96.54%以上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合格以上等级。另外我区还持续多年开展健康家庭、健康市民培育活动,多个家庭、市民被评为市级健康家庭和个人。
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全区健康环境,“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我区共建成省级健康街镇4个,实现市级健康街镇全覆盖;建成省级健康社区(村)34个,市级100个;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医院4家,市级19家;区内中小学校实现健康促进学校全覆盖;建成健康主题公园7个、健康步道35条、健康驿站23个,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康农贸市场等其他类型健康场所56个,区内健康环境大大改善。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在健康六合建设推进过程中,老百姓健康理念不断强化,居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而在农村地区,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尤为重要,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孙丰博:六合是涉农大区,农村常住人口36.78万,占全区常住人口54%。近年来,围绕提升农村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水平,将农村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卫生镇村长效管理考评体系,新建健康教育宣传栏2000余个、基本实现自然村全覆盖,配备应急广播点位1000余个、实现规划村全覆盖,成为全省首批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任务的区县。同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健康讲座;通过网格员入户巡查、小喇叭循环播放健康教育音频等方式,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知识入户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送医、送戏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农户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全区105个村(社区),已建成省市级健康村(社区)100个、建成率达95%以上。
主持人:好的,通过孙书记的介绍,我们对健康六合建设有了大致的了解。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能不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市民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接下来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几年我们六合区卫健委在提升医疗资源方面采取的措施。
孙丰博:好的,主持人。区卫健委把统筹医疗卫生资源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区通过“院府合作、上引下扶、突出重点、优质服务”的思路与举措,加强卫健系统的全面建设。下面我们按照年份先来捋一捋。2019年,区人民医院成立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分中心,区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挂牌运行。2020年8月,区中医院成立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华东结石病医院防治基地江北院区分中心;9月,区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签署《共建六合区眼病防控服务体系框架协议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六合院区揭牌运营,并成立“六合区眼病防治中心”;12月,六合区人民医院成功建成三级医院,区妇保所建成南京市首家区级二级妇幼保健院。2021年,区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签约成为医联体单位(技术支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9个重点学科专家进驻区人民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区中医院挂牌成立国家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分中心。2023年,区中医院通过市卫健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正在积极转设三级中医医院工作中。同时,我委还持续优化医联体建设。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共体合作协议,并在基层开设3个专家工作室,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院府合作、上引下扶”,我区医疗机构软实力提升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我们还“突出重点、优质服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区人民医院作为三级医院,建成20个市级重点专科,区中医院建成6个市级重点科室。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区内创伤急救水平、儿科诊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区域医共体合作协议,请您详细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项工作具体是怎么推进的?为区内老百姓就医提供了哪些实惠?
孙丰博:自2016年3月全面启动区医联体工作以来,区卫健委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合作。截至目前,全区建立不同形式的医联体共7个,分别是:2个城市医疗集团(区人民医院加入南京市第一医院集团、区中医院挂牌成立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2个区域医共体(区人民医院联合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联合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2个区域医共体)、3个专科专病联盟(分别是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专科联盟、六合区外科专科联盟、六合区眼科联盟),建成覆盖所有二、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联体服务网络。
推进过程中,我们强化联动机制,医共体核心医院合理安排学科带头人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开展手术、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业务培训。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接受轮训、专题培训,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参与核心医院需下转病人的查房、诊疗方案的制定。建立区域医共体联络工作群,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借助龙头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完善学科人才建设,推动医疗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顺利完成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改造,实现区内医学影像跨医疗机构调阅和检查结果互认。成立“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消供中心”三大中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进行线上心电、影像远程会诊。
2023年度,全区门急诊247.8万人次,住院患者5.1万人次,手术治疗近2万人次。牵头医院带动基层开展新项目14项,新设立基层专家工作室4个,新建立联合病房9个。下派专家共2766人次,开展门诊12247人次,查房67人次,手术693台次,双向转诊350人次,远程心电诊断7483例、影像诊断33078例。区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主持人: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如何、就医环境怎么样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事项。请孙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提高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我区有哪些举措呢?
孙丰博:近几年,我区持续推进区人民医院新建病房楼和医疗专项及配套改造工程,同时完成区妇幼保健所(院)扩建工程,完成竹镇镇、雄州和东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项目,目前正积极筹划龙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病院)易地新建项目,全力提升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
主持人:现如今,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重要的公共健康服务职能。那我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有哪些成果呢?
孙丰博:近年来,我委不断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竹镇镇、金牛湖、东沟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省级农村区域医疗中心;竹镇镇、金牛湖、东沟、程桥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医院”; 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功能中心建设,竹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口腔(五官)诊疗中心2个功能中心通过省级评审;积极推进马鞍、马集、冶山、瓜埠、横梁和新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建设; 2023年冶山、瓜埠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疼痛科被评为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金牛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成四级中医馆,马鞍黄赵、冶山东王、程桥黄木桥等5家村卫生室被确认为甲级村卫生室,横梁王子庙家医工作室通过市星级家医工作室验收。截至目前,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共创建市级特色科室17个,甲级卫生室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4个,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主持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为老百姓就诊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请孙书记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有哪些?
孙丰博:我区加快发展智慧医疗,依托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目前均已通过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四级测评,区人民医院于2022年通过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智慧医疗为居民就诊提供了便利。依托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和区域心电诊断中心,居民在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也能获得来自区人民医院的专家远程诊断,缓解了基层医生不足和患者就医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依托区人民医院建设区域共享消毒供应室,由区人民医院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器械进行集中消毒配送,通过统一集中管理,解决了基层单位能力和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主持人: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色优势。六合区中医院作为我区中医龙头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成果如何?
孙丰博:六合区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2023年通过“二甲复评”,增设泌尿外科、中医康复医学科,骨伤科被江苏省卫健委列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儿科顺利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考评。同年9月,区中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临床医学创新中心全面加强合作,与中医慢性肾衰竭等6个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该院中医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区中医院国家级发明专利“零的突破”。历时两年,该院编纂完成了《南京市六合区中草药彩色图谱》套书。2023年该院被确立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六合区中医院以更加优质的中西医服务为江北地区和周边群众就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主持人:我区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采取了哪些举措呢?
孙丰博: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注重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完成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建设,建成率100%,同时在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95个。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77%、72%。先后开展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6批80余人次。连续3年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100余场次,2023年6月,第一批六合区“西学中”培训班119名医务人员顺利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