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www.njlh.gov.cn

从“覆陇金黄”到“水田方方”——喜看我区三夏田头秀“智慧”
发布时间:2023-06-14 09:18来源:《今日六合》浏览次数: 字体:[ ]

从5月底开镰至今,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六合江滁大地从覆陇金黄到“卷起了铺盖”“洗了个澡”,成为水田方方,进入了插秧季。发展现代农业,让我区夏收夏种特别是小麦收割跑出“加速度”。全区收获小麦35.4万亩,比去年增加4.2万亩,实现夏粮丰产丰收。

截至6月10日,水稻预计种植面积52.1万亩,已栽插23.6万亩,进度45.3%。

测产“一目了然”。6月3日,竹镇镇光华村张立友家庭农场内,1200亩小麦凭借4台收割机当晚完成收割、当晚测产,单产440公斤/亩,总产528吨。6月8日,南京天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20亩稻麦轮作“无人化农场”集成示范基地中,实时智能测产无人驾驶收割机搭载产量监测传感器(容积称重标定式),在无人收割作业的同时,实现实时产量、水分等信息的监测、数据传输,在线实时生成农作物(小麦、水稻)产量空间分布图,相关数据还可用于优化下一季种植、施肥、喷药等定量决策的精准农业生产管理方案。一台机械让种田大户秀出了“智慧”,从此种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秸秆收储“打包上阵”。在竹镇镇侯桥村已收割完的麦地里,泉林秸秆收储专业合作社组织秸秆搂草机、秸秆打包机,将周边农户3500亩小麦秸秆打包离田,不用农户掏一分钱。全区今夏完成秸秆收储离田利用约1万亩,有效减少水稻种植农药使用量,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收割“急行军”。马鞍街道城西社区,6月2日晚上至3日晚,种田大户干凤峰出动自有的3台收割机,人歇机不歇,24小时抢收近千亩小麦。3日夜间至4日凌晨,雄州街道和横梁街道在成片麦田间,种植大户挑灯夜战。3日晚9点多钟,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横梁街道上马社区安家钱组的麦地里,50来岁的种田大户张军连夜抢收260亩小麦。4日早晨,马鞍街道、冶山街道境内的种植大户小雨间隙期也不放松,继续抢收。

烘干速度是“火急火燎”的。冶山街道金五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3500亩小麦在8台联合收割机抢收下,及时送到该公司粮食烘干中心进行烘干,一步也不耽搁,在水分达标后运至该公司标准粮食库安全存放。上周的那场集中降雨后,六竹线旁的城西粮食烘干中心内,日烘干能力100吨的6台烘干机连日来满负荷运转,一辆辆拉着新收获麦子的农用机车过磅称重后,将麦子倾倒在烘干塔的进料口边。今年收割期的多雨催促了烘干房的“多动”,烘干作业速度“火急火燎”。

插秧有了自动驾驶。冶山街道天华家庭农场内,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配备北斗导航的自动驾驶插秧机全程仅需1人辅助补充秧苗,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作业质量和效率。今年,全区安装了自动驾驶仪装备的插秧机新增30多台,正陆续投入到机插秧作业中。此外,我区还加快推进艾津稻园、天鑫农业2家企业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全区植保无人机等无人驾驶智能农业装备达到550台。

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释放服务动能。自去年4月我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正式运行以来,我区已有32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530名农机操作手及农户、610台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业装备加入平台,投入社会化服务作业。平台显示,全区加入平台的农机自投用以来,已累计完成秸秆旋耕还田42.3万亩、植保作业32万亩、机收作业14.7万亩、水稻机插秧4.5万亩;今年已累计完成秸秆旋耕还田12.4万亩、植保作业12万亩、机收作业3.6万亩、水稻机插秧1.7万亩。

据悉,为加快夏收进程,区农业农村局整合全区农机合作社、村集体领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以及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设备资源,调动联合收割机580台、烘干机201台,全力为夏收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全区成立了主体分别为竹镇镇玖铭农机合作社联合社、马鞍街道骏圣生态农业公司、马鞍街道河王农机合作社、冶山街道石柱林社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的4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并扶持增购大型农业装备,进一步增强了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基于此,让全区在本月上旬快速完成大规模收割成为可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