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www.njlh.gov.cn

市级非遗项目 传统舞蹈 手狮舞
发布时间:2021-07-13 17:50来源:六合区文旅局浏览次数: 字体:[ ]

竹镇手狮舞起源于清朝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抗日、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竹镇手狮舞”与南狮、北狮不同,南北狮舞都是由两人表演,“竹镇手狮舞”是由一人表演。狮灯由头、颈、前脯、腰、后臂、尾、前后腿、绣球及两根把柄组成,体内有脊筋和肋筋,与主神筋相连。主神筋则连接在把柄上,便于舞狮人操作。表演时,舞狮人双手分别握住前后把柄,以手指带动主神筋,边舞边使狮灯展示啃痒、抖毛、挠耳、眨眼、盘绣球、打招、翻身、对峙等动作,形象逼真,十分逗人喜爱。狮子受“花子”是舞狮灯的高潮,最为精彩。“花子”即一筒只喷火焰而不爆炸的烟火,持“花”者点燃烟火。用猛烈的火焰向狮灯喷射,舞狮人不得躲避,而要迎着“花子”接受洗礼,竭尽全力滚动狮身,抖落烟花,使狮子变得更欢。稍有不慎,狮灯即可着火被焚,既惊险又刺激。“花子”放尽而狮灯无恙者,被视为舞狮高手。

现在的“竹镇手狮舞”在原来表演基础上,经专业老师编排,结合“竹镇高跷”,形成了一套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表演套路和风格,逢年过节及重大活动都会开展表演,受到群众热烈追捧。

20147月,手狮舞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第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