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www.njlh.gov.cn
刘鹗(1857一1909),晚清通才。谱名震远,后更名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宁府六合县人。
刘鹗生于六合寓宅。其父联捷与李鸿章为同科进士,一生有廉能之名。母朱氏出身六合世族,精音律,又通医学。刘鹗自小受母亲影响,“生而岐嶷,颖悟绝人”,“过目成诵”。1876年,应南京乡试落第,遂放弃科举,而承家学,博览群书,并研治天算、乐律、治河、方技,及词章之学。
他早年在扬州师从太谷学派李光炘,接受其教义。一生行医、业商,与权倾朝野的皇族,及梁启超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先后参加了东文学社、农学会、保国会、救济会等社会团体,与英国、意大利商人、日本驻华公使时相往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当时的社会舆论。小说《老残游记》驰名清末小说界。
青年时期因治黄有功,由山东巡抚福润咨送到总理衙门考验,得候补知府职衔。后应英国福公司之聘,主办山西矿务,继而与河南豫丰公司订约,获利甚巨。庚子之变,两宫出京,饥民无着,饿殍遍野。刘鹗顶着巨大压力为京师大侠大刀王五收尸、立碑。又于东华门外设平粜局,平粜售民,解决民食粮荒问题。
1906年,两度赴日,东游长崎、九州、神户、奈良、大阪等地考察。后因在浦口集资购地,被诬蔑而谪贬流放至新疆。1909年卒于乌鲁木齐。
刘鹗一生共收甲骨5000余片,对我国甲骨学的草创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铁云藏龟》、《铁云藏货》、《铁云藏陶》、《铁云藏印》、《铁云碑帖题跋》、《抱残守缺斋藏器目》、《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是广陵琴派的传人。
政治上,刘鹗是个典型的洋务派。他与晚清洋务派及皇室权贵均有交往,寄希望于“西学”,主张洋务运动,但否定致力于推翻现行统治秩序的革命运动,希望借西学走实干兴邦之路以挽救晚清颓局。经济上,主张开矿筑路,兴办实业,从事坤兴织布厂、造盐海北公司、海运航船、中日合办纸烟厂等实业项目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