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www.njlh.gov.cn
索 引 号: | 742397932/2019-89474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组配分类: | 区政府办文件 | 体裁分类: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六合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19-10-08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合区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六政办〔2019〕102号 | 关 键 词: | 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各街道办事处、竹镇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区管各园区: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六合区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30日
六合区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六合区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大力推进绿色与有机食品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促进我区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六合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绿色发展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正向激励,促进农业品牌与产品品质、绿色发展与产品供给紧密融合,引导各类农业主体增强绿色发展意识,整合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技术优势,形成优质优价、良性循环的绿色农业内生发展机制。
——坚持质量优先。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管理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打造一批环境优良、按标生产、全程管控、优质优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生产企业。坚持“审核从紧、监管从严、处罚从重”的工作思路,强化退出机制,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公信力。
——坚持品牌引领。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方式转变。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加快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基本理念和发展宗旨,紧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推行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运行模式,提升绿色产业发展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15%,农药使用量削减15%,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100%,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50%以上,农产品供给总量明显增加、供给质量更加优质安全。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农业生产清洁化生产行动。
1、组织实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试点创建。每年在全区建立设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示范播种面积1万亩以上。在示范区集成推广 “有机肥+配方肥”模式,针对蔬菜种植化肥过量和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土壤养分性状和蔬菜需肥特性,增施有机肥,优化肥料运筹,示范引导菜农科学施肥;推广 “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建设,开展菜地水肥一体化应用试点,基施有机肥,追施水溶性肥料。
2、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建设。在全区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万亩。在示范区集成推广应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模式,在水稻作物上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有机无机肥相结合,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推广应用“配方肥”模式,针对粮食等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过量和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采集检测土壤样品,结合土壤养分性状和作物需肥规律,引导种植大户科学施肥,应用适宜本区域的配方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3、开展测土配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20万亩次以上,配方肥施用量达0.8万吨(折纯)以上,削减化肥施用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一是补充完善取土化验基础。按照“三年一轮回”的要求和耕地面积的大小与类型,确定采集和化验分析土壤样品数量,更新土壤养分数据库。二是开展田间试验示范。根据农作物布局,合理规划安排水稻等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不断完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建立园艺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三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通过短信通、微信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组织农户培训、发放施肥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
4、推进沿江5公里化肥、农药“两减”行动。我区长江岸线涉及龙袍街道7个村居,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力争到2022年切实减少龙袍街道沿江5公里的蔬菜种植面积,压缩小麦种植面积,推广稻绿轮作模式,实行休耕制度,确保化肥减量 50%以上,化学农药减量2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 95%以上。
5、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加大耕地轮作休耕力度,在全区9个街镇分年度组织实施整体推进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利用3年时间(2018-2020年度)累计实施耕地轮作休耕37.14万亩,其中2018年已实施6.76万亩,2019年计划实施12.4万亩,2020年计划实施17.98万亩。轮作休耕主要方式为轮作换茬和冬耕晒垡,其中轮作换茬倡导在轮作休耕区域实施稻肥、稻油、稻豆等轮作,冬耕晒垡在休耕区域通过深耕晒垡,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肥保水性能。建立实施区域效果监测点和空白对照点进行耕地质量监测,并根据实施区域效果监测点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6、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按照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为理念,积极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一是选用优质抗病品种,通过合理水肥管理、清洁田园、合理轮作等措施,增强水稻和蔬菜园艺作物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源基数。二是推广保护地蔬菜温湿度调控技术。根据病害的发病特点,采取通风、闷棚、浇水等措施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有效控制霜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三是推广诱捕器和色板诱杀技术,利用黄板等色板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利用性诱剂诱捕夜蛾类害虫。四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7、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推进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计划每年实施4万亩。进一步规范扶持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其扩大服务区域范围,提高统一防治的服务面积、服务次数,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作业面积和影响力。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多种类型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备使用先进、高效植保机械,降低飘移损失。
(二)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
8、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坚持以还田为主、综合利用为辅,逐步向还田和利用双轮驱动的方向发展。继续稳步推进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等多形式利用,强化对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财政扶持、政策关心上给予更大的倾斜。二是推动全区秸秆收贮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部门协作,共同加快建设秸秆收储中心步伐。鼓励相关企业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专业化收贮业务,提高收贮运输服务水平。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扶持情况,建立政府扶持和企业投资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秸秆综合利用领域。
9、开展市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到2020年,全区建立街镇级废旧农膜回收站9个,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街镇1个以上,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点1个以上,对接或扶持培育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个,形成覆盖全区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确保到2020年该项工作全面完成。2019年完成雄州骁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东沟百安食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项目建设。
10、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发酵床、异位发酵床等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处理和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指导规模养殖场(户)规范配套建设养殖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设施设备,鼓励第三方处理企业收集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监督查检,曝光违法排污的典型案例。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资源化利用指导,区生态环境局要加大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三)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
11、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生产作业标准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深入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2、推行农业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大力推广一批抗病虫、抗逆性高等绿色优质品种,开展蔬菜新品种示范,发展蔬菜集约化育供苗。
大力示范推广水旱轮作、粮经轮作、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喷滴灌、绿色防控等技术,发展稻田种养结合等综合种养模式。深入开展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到2020年,全区规模农业生产主体100%纳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分散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大农药安全风险监控专项整治力度,严格管控农业生产中的农(兽、渔)药使用,严格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确保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13、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续报工作(涉及7个街镇43个村居,831个种粮大户,面积共计20.07万亩)。建立区、街镇、村、大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做到区、街镇、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二是开展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完成2018年我区申报的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验收工作(涉及7个街镇36个村居,662个种粮大户,面积共计14.75万亩)。建立街镇、村两级技术管理台账,农户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实行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三是开展2019年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新申报工作,金牛湖、横梁街道于2019年底前申报两个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共计3万亩。
(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化行动。
14、积极构建农业标准新体系。以农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质量、投入品安全使用、种养殖规范、产品等级规格、包装储运等为重点,加快完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15、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健全以区级农业服务部门为中心,街镇农技服务部门为骨干,村级农技员和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业大户等科技人员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制,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相关组织和科技人员的职能、职责范围,全面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农业院校+研究所+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6、加快品牌产品建设。牢固树立品牌理念,围绕开发、培育、创建品牌农产品的目标,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基础工作,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开发、培育更多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建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品牌农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品牌优势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逐步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包装标识”的标准模式运作,为创品牌打好扎实基础。
17、积极推进生产示范区建设。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骨干区域”,发挥其特有的聚集、扩散、辐射的带动作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体系,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提倡农民利用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按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商标销售,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效益。
18、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加大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建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主的例行监测制度,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于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中,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街镇要高度重视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工作,充分认识“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作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编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政策扶持、宣传推介、资源整合、监督管理和产权保护等制度。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定期研究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工作,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区、街镇农业部门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农业发展资金,加大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畜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场建设的支持。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获得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等认证的补助。各街镇也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本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切实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场的积极性,保障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管理保护。区、街镇农业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对认证和授权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与基地、养殖场实行动态监管,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假冒行为。逐步完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建立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数据库,对纳入数据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登记、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畜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建立生产管理、投入品使用、质量追溯等全链条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
(四)加强宣传推介。开展公益宣传,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构建六合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网络,宣传推广相关知识、典型经验和政策措施等,传播六合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故事,扩大六合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农产品推介会、展示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互联网+”等平台,举办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力度,拓展产品功能,丰富品牌内涵,促进品牌与市场的融合,不断扩大六合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政策解读链接: 《六合区推进农业生产全域绿色化实施方案》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