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欢迎访问六合区人民政府网站!
索 引 号:    742397932/2019-92144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六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19-10-18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研发机构;目标任务;开工项目;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民生实事;重大项目;GDP比重;产业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计划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三大发展定位,积极抢抓市重点支持六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对标找差“三争”主题活动,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稳中向好态势,各项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双过半”。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9年列入人代会主要目标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指标25项,上半年除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预期性指标增幅未达计划目标外,其余23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指标达进度率92%。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2019年上半年综合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年度计划

上半年完成情况

实绩

增幅(%)

进度(%)

预期性指标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5-8%

231.35

7.1

未达进度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

8.5

106.3

3

其中:工业投资

亿元

10.5%

10.5

100

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亿元

13%

20.3

达进度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

6.2

未达进度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50

26.97

9.9

53.9

7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5600

7960

77

51

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8%

24.22

16.9

60.2

9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84

88.2

105

10

建设用地地均GDP

万元/亩

12.1

6.5

53.7

11

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

亿元/千公顷

2

1.342

67.1

12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6

1.62

101.3

13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

已梳理30家重点培育 “小升规”企业

14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28

申报130家

15

新型研发机构

4

3

75

16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提高0.2个百分点

提升0.2个百分点

达进度

1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22476

9

51.6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城镇居民增幅

13846

9.2

51.6

19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000

14192

20.35

71.0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

1.78

达进度

约束性指标

21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1.5

1.5

100

22

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

%

完成市考核任务

年度指标,有序推进

达进度

23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95

95

100

24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

%

78

75.7

2.8

97.1

25

全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

-

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下

42.3

-15.1

104

(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2019年全区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09个,总投资784.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2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4个,总投资59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70.9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55个,总投资187.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8.6亿元。

上半年,全区共实施各类重点项目77个,实施率70.6%;完成投资9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计划新开工项目实际开工23个,开工率41.8%。46个重点产业项目已实施33个,实施率71.7%,完成投资5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2%。

(三)主要工作成效

列入2019年人代会计划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生态文明、社会民生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主要成效如下:

1、创新驱动提质提效以创新名城建设为契机,启动实施六合高新区提速提质“三年行动计划”,科创园一期主体竣工,中南智谷产业园启动建设;与白下、鼓楼高新园区以及江宁经开区高新园结成伙伴园区,开展联合招商活动,累计引入科技型企业78家。科创载体加快建设,开发运营“千家百企”云平台,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5.44亿元;累计建成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11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1.62%;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新签约注册新型研发机构8家,超去年全年总和,其中南京融众环境工程研究院通过市级备案,中以农业科技研究院项目正式落户我区;新增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引进或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12.5%。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拟申报科技顶尖专家8人、创新型企业家11人,高层次创业人才167人,新增何满潮、张学记院士来六创新创业;培育自主创业者334人、大学生创业58人,新增PCT专利申请5件,精心组织参与“南京创新周”,组织专场活动9场,出席院士20多位,“生根国家”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卢森堡成功举办,与中卢商会共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国际高峰论坛荣获“我最爱的创新周活动”评选第一名。

2、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突出抓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1%、20%;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9.9%,高于目标增速0.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比达93.8%,位居全市前列;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列入市“双百工程”的15个项目已实施14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62%,南京国轩新能源年产15Gw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凯勒复合材料、南京登峰起重轨道交通等项目即将竣工投产;15个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实施,投资完成率52.7%,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好于往年同期。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城龙湖天街、荣盛广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池杉湖湿地公园顺利开园,全区接待游客量达686.9万人次,同比增长18.3%,旅游总收入64.87亿元,同比增长20.8%。大力提升农业电商创业服务中心水平,新增农业电商主体32家,实现农业电商销售收入7.5亿元;新增家庭农场30家、农业龙头企业76家,“多彩竹镇赏花游”作为全市唯一精品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精品景点路线推介手册》。加快发展现代建筑业,完成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亿元,装备式建筑面积11.92万平方米。

3、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实施年度精细化建设管理项目81个。编制完成地下空间与利用等专项规划,横梁、马鞍控详规划获市政府批复,龙袍新城控详形成初步成果;完成棚户区改造1152套,开工建设保障房25万平方米;拆迁“清零”全面启动,扬平公司、三棵椿等地块实现“净地”;完成园门巷、站前路、板门口、环城北路4条道路出新改造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328国道雍庄至龙池段改扩建工程全线贯通,龙津桥改造、滁河左岸新城段环境综合整治、绕越高速新篁互通连接线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成背街支巷整治16 条、农村公厕改造23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6.22平方米,区图书馆与街道、社区、村图书室实现通借通还,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600多场,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7%。

4、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速,4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程桥水韵原乡田园综合体及13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有序推进;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完成村庄整治32个、一般集镇环境整治2个,590个规划布点村污水设施建设稳步实施;落实“四好农村路”指标计划104公里、工程进度达60%;垃圾分类知晓率达 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26%,在全市首家实现垃圾分类农村全域覆盖;完成地下空间普查10.9万平方米,新竣工人防工程1个、1.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绿化提升70公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5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5亿元。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聚焦103户未脱贫低收入农户和“夹心层”群体,实行“一户一策”帮扶;马鞍2万平方米扶贫标房建成使用,2019年村级能力提升项目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232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完工98个;开展精准脱贫“三个靶向”项目“回头看”工作,落实扶贫开发专项资金7100多万元。

5、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抢抓“招商引资突破年”机遇,成立投资促进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实施主题招商与小分队“双线出击”,先后举办创新发展暨招商突破年、卢森堡法国生根国家创新名城推介会等海内外招商活动20余场,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5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4.3%;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1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7.1%,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1个。跟踪推进特种机器人产业园、恒大养生谷、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技改等项目,实际利用外资7960万美元,同比增长77%。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年度28大类156项具体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加快审批服务便民化,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在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做法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窗通办”工程,开展民生事项“一区通办”试点,首批45个面向个人事项实现“就近办”。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初步形成省市区资金互助社四级联网信息共享;积极完善农地承包“三权分置”, 稳步推进41个村居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1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省优先扶持名单,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规模位居全市首位。

6、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省市考断面水质均达考核要求,PM2.5浓度均值在全省54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0位、全市第一,同比下降15.1%,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7%,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新建雨污分流片区75个,实施护城河、青伏河2个消除劣V类项目,雄州中心区滁河左岸环境综合整治、新城二期内河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年度8个消险项目水下工程全部完工,实施 19 座小型水库清淤,完成水土立方199.5 万方。全面推进“绿色六合”建设,新增成片造林1.7万亩,完成“三化”示范片3个、示范村6个,实施沿江绿化造林935亩;开展化工行业整治工作,关停企业1家,完成升级6家,组织24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项目,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64.5%。全面推动长江岸线保护,制定《六合区关于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6个“百项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已实施4个(含1个竣工)。

7、民生福祉稳步提升8类56项民生实事和5类35项富民增收任务全部按计划推进,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6元,同比增长9 %,高于同期经济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63元,同比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6元,同比增长9.2%。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14192人,实现再就业167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760人,大学生就业3405人,培育自主创业者643人,完成政府各类培训18850人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新增民办养老机构1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8.7张,新建街镇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提档升级社区办公服务用房9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15.7个。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等5所学校建成招生,与玄武区校际结对取得积极进展。不断优化卫生服务能力,与省中医院达成“院府合作”协议,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正式运行;鼓楼医院与区人民医院紧密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黑除恶行动知晓率为80%,列全市第三,群众安全感达99%,居全市第一“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结工单2.9万件,按时办结率100%,首次满意率83.42%,综合满意率超过96%。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受外部环境、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增长支撑不足。三次产业中一产占比高达12.1%,增速不到4%;全区“四上”企业总数576家,不到江宁(1514家)的40%、溧水(1263家)的50%;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薄弱、重大项目数量偏少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经济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加之规模服务业、限上社零下滑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区GDP增速未达预期目标。二是综合竞争实力不强。我区经济总量、财税收入、居民收入等重点指标总量均处于全市后三位,且短期内争先进位压力较大;高新区、开发区各项指标增速虽然好于全区平均水平,但整体实力与全市同类载体相比仍有差距。三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务虽能满足地区群众日常需求,但总体水平不高,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供给不足,优质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偏少且存在流失现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中有1/3左右与五郊区和全市平均水平有差距。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区人代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把握市重点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机遇,坚持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狠抓工作调度,全力攻坚突破,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一是狠抓任务落实,提高发展质量。对照51项市对区考核任务、全区25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和七大类22个方面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出台激励政策,强化工作调度,系统梳理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目标进度差距,从具体板块、具体企业、具体项目着手,倒排进度、挂图作战、迎头赶上;紧抓市重点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紧扣五大类22个方面71项具体任务,围绕“三步走”战略,全面对接落实好支持事项,推动全区发展迈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加快实施高新区“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化与白下、鼓楼高新园区和江宁经开区高新园等伙伴园区在项目孵化、产业落地、载体共建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六合科创中心、启迪虚拟现实、星火众创智能制造、大创5G空间等载体运营质效。全面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能力,加大科技型企业引进力度,“一企一策”制定培育扶持方案,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做优做强,确保全年新增备案新型研发机构2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和孵化企业40家。

三是打造重点载体,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实施六合高新区土地规划调整,加快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以载体建设为中心,做好科技孵化和产业加速的合理布局,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集中优势资源和政策,盘活低效用地、实行“腾笼换鸟”,持续拓展园区产业发展空间。瞄准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及新材料招大引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氢能源共同发展新格局,补充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聚合,确保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

四是加快项目推进,蓄积发展后劲。贯彻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部署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发挥利用好“招商智库”的资源优势,实现招商主体的多元化;聚焦产业链高端和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做好江宁开发区项目引入,办好深圳、德国等境内外主题招商活动,跟踪推进嘉浩仓储物流项目、华君集团总部项目等项目落地。围绕16个市重大项目和109个区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图作战,倒排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力促新开工项目按时开工,已开工项目早日投产。

五是突出品质提升,完善功能配套。坚持以精心设计引领项目建设,优选业绩突出、国内知名度高的专业机构参与新城项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重点新市镇和一般集镇环境整治项目进度,确保所有项目按时保质完工。推进公路品质工程创建,加速建成“四好农村路”,打造亮点与特色,确保公路整体环境和功能效益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农村“公厕革命”、垃圾分类、环卫长效管护,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六是统筹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持续推进8大类56项民生实事和5类35项富民增收任务,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年底达到2018年五郊区平均水平。加大与玄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力度,推动鼓楼医院与六合人民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增加养老床位建设载体,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湟源去年脱贫摘帽成果,协作山阳年底脱贫摘帽,全面完成我区剩余103户脱贫任务;落实“三大计划”(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着力补齐生态保护短板,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