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欢迎访问六合区人民政府网站!
索 引 号:    742397932/2020-21508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体裁分类:    通知
发布机构:    六合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0-01-23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文  号:     关 键 词:    责任单位;投资;研发机构;发展;竹镇;乡村;垃圾分类;质量发展;金牛;高新技术产业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攻坚之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抢抓市支持六合高质量发展机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紧扣“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三大定位,以开展对标找差“三争”主题活动为抓手,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民生全面进步,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9年列入人代会主要目标的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指标共25项,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达计划目标外,其余24项指标达到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指标达进度率96%。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2019年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年度计划

全年完成情况

实绩

增幅(%)

预期性指标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5-8%

500

7.5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

8.5

3

其中:工业投资

亿元

10.5%

12

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亿元

13%

13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

241.4

6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52.7

54.5

9.4

7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5600

16500

22.6

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8%

41.2

10.6

9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84

85.1

10

建设用地地均GDP

万元/亩

12.1

12.1

7.5

11

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

亿元/千公顷

2

2.12

13.37

12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6

1.62

13

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

15

14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

28

45

15

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数

2

3

16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提高0.2个百分点

提升0.2个百分点

17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43990

9.2

1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高于城镇居民增幅

26949

9.4

19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000

23360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

1.78

约束性指标

21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1.5

1.5

23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6

89

10

22

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

%

完成市考核任务

72.4

24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

%

78

78

-9.4

25

全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

-

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下

36.9

-12.8

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列入2019年全区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109个,总投资784.3亿元,计划投资229.5亿元。全年实施项目106个,实施率97.2%,完成当年计划投资91%,其中产业类项目实施45个,实施率97.8%,完成当年计划投资93%。

三、主要工作成效

列入2019年区人代会计划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生态文明、社会民生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主要成效如下:

1.创新发展动能强劲。深入开展创新名城建设,实施高新区提速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创园一期基本建成,中南智谷一期实现封顶,科创中心进驻企业120多家;棠邑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申报南京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六合科创中心成功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千家百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亿元,完成率全市第二;与南京合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共建节能环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要素集聚加速。注册落地新型研发机构8家,融众环境工程研究院等3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中以农业科技研究院项目正式落户我区;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引进或孵化企业40家;申报市科技顶尖专家8名、创新型企业家13名;于海阔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张学记、何满潮等两个院士领衔人才团队及德国科学院院士本哈德·辛克落户高新区;申报高层次创业人才173人,入选区级高层次创业人才22人,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349人次;成立区级科创基金及六高创投、新合投资等产业基金。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出台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促进科技创新“1+12”政策体系;深化与白下、鼓楼高新园区及江宁经开区高新园伙伴园区建设,开展联合招商活动14场;成功举办“百名校长院长进六合”高峰论坛、创聚六合国际峰会等创新活动30多场次,组织“南京创新周”专场活动9场,出席院士20多位,其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国际高峰论坛荣获“我最爱的创新周活动”评选第一名;与中卢商会建成首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伦敦大学罗开红教授等18个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注册。创新创业成效明显。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位居五郊区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13%;13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市级认定,2家通过省级认定,全市排名第二;PCT专利申请13件,有效发明专利申请达378件;新发展各类企业274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42户;南京涵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南京市瞪羚企业名单。

2.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抓住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六合高质量发展契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重点项目有力推进。15个列入市双百工程项目全部实施,投资完成率104%;15个市重大项目全部实施,投资完成率101.7%;特瑞电力、安博物流等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国轩动力电池、利德东方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先进制造业加快转型。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其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同比增长11%,节能环保产业同比增长12.5%;工业技改投资占比88.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6%,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6亿元。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5万亩,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100%,推广各类新型适用农机具416台;新增农业电商主体64家,销售额增长17.6%;马鞍街道被评为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乡镇,竹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2项农业信息成果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区内蝴蝶兰品种荣获2019年世园会特等奖;打造省、市名牌农产品16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三品”农产品认证总数215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74家,远望富硒成功晋级为我区首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茉莉六合”“多彩竹镇”等农业公用品牌,“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发布并走进上海;创成“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示范,程桥粮食储备库荣获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示范企业、市综合服务环境最优库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31亿元,同比增长8.6%;金牛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25.41%,实现产值15.33亿元,同比增长6.02%;新城龙湖天街建成开业;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竹镇枫彩漫城景区、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相继开园,程桥池杉湖湿地公园成功申办2021年第35届全国荷花展;灵岩山绿道等项目有序推进,旅游厕所竣工25座。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8%;建筑企业亿元产值以上14家、10亿元以上2家,获“金陵杯”建筑项目21个,获“优质结构工程”项目32个。

3.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围绕江南江北双主城及南北田园定位,不断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城市品质有效提升。龙袍新城规划编制完成;完成全区40条背街支巷整治任务,机动车违停整治有效率达90%以上;实施长江西路沿线79盏路灯、158个灯头及街巷60多盏路灯更新;建设海绵城市项目56个,总面积达5.88平方千米;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6%;推进兰荷苑等老旧小区环境治理面积达5.9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15.3万平方米;推进“清零”行动,扬平公司、龙华路安置房等遗留地块实现“净地”;新增停车泊位530个;新增8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增投500辆公共自行车。重点工程稳步实施。G328雍庄至龙池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绕越高速新篁互通连接线、龙津桥改建等重点交通工程有序建设,实施县道大中修工程35公里;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完善工程建设,完成红山窑闸下左右岸堤防工程、滁河入江口切滩等一期工程,推进八百河上段治理项目;出新改造板门口、站前路等7条市政道路;完成程桥公交场站、四柳公交停保场、长山公交首末站改造;建成主城区供水管道改造12公里,推进程桥竹镇、金牛湖冶山片区供水改造。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实现街镇全覆盖,实施六合文庙部分主体建筑维修工程;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977平方米,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1000多场,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6%;组织文化“三送”下乡活动,送电影613场、图书1.4万册、演出70场;区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成功举办金牛湖中华龙舟大赛、竹镇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品牌赛事,社会反响热烈;组织开展乡村行普法活动150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54项普法联动宣传事项完成率100%。

4.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创新乡村发展理念,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与南农大合作创办乡村振兴研究院;有序推进13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创建4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程桥街道肖王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开展化肥农药“两减”行动,建成首批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实施农村道路绿化14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2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改造23座,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区;完成3个小型水库库区扶持项目,河塘清淤423万方;完成一般集镇环境整治项目6个,实施590个规划布点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主次干管42.8公里。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9个休闲农业景点入选南京市休闲农业48景,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综合收入增长6.4%,居全市前列;多彩竹镇赏花游获农业农村部全国精品景点路线推介;创成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3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1家,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程桥、龙池现代农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认定初级职业农民200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促进103户、250名低收入农户脱贫转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纳入救助保障体系,落实户、村、片扶贫开发专项资金7114万元,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64个。

5.改革开放活力增强。抢抓全市招商突破年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实际利用外资1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外贸进出口54.5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750万美元;城市国际化项目实施顺利,留学生实习基地、农民画国际交流文化基地等3个重点项目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扎实开展与西藏墨竹工卡对口支援工作;深入推进与山阳、湟源对口扶贫协作,完成五大类15项对口协作指标,对口协作陕西山阳经验作为全省典型案例被选送至国务院扶贫办,雄州街道获评青海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区扶贫办荣获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整合全区招商力量,举办境内外主题招商活动30多场次,签约华君总部、新洲高端印刷、嘉浩物流等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总投资约97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总投资600亿元。重点改革稳步实施。年度28类156项具体改革任务按序推进;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巩固提升“一网通办”成效,启动实施“一窗通办”,试点民生事项“一区通办”,全面实现“2330”改革目标;“12345”热线累计办件5.7万多件,按时办结率99.98%,综合满意率超过96%;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统一登记发证扎实推进,96个涉农村居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1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省优先扶持名单;我区被认定为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成功创建2家基层社、2家农村综合服务社、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

6.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PM2.5浓度均值下降1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8.3%,居全市第1位;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功能区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均达标。强化污染防控力度。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两区”划定成果通过省级验收;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13.8万亩、土地整治3.98万亩,划定0.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关停法伯耳燃煤锅炉,完成8家企业VOCs治理,完成201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利德东方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超7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75个雨污分流片区建设,加快推进雄州污水处理二厂一期工程,街镇污水干管完成6.31公里,完成程桥街道双塘腰塘2个小微水体、青伏河劣V类水体、雄州中心区滁河左岸及内河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新建2座城镇公厕,拆除旱厕7162座,改造农村公厕80座、户厕27528座。打造宜居生态空间。创建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池杉湖省级湿地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55%以上;新增成片造林1.87万亩,建设“三化”示范片4个、“三化”示范村7个,林木覆盖率达24.15%;狠抓长江经济带沿线生态保护,超额完成6个市“百项提升工程”年度目标;金宏发建材厂、龙江船厂、福运润奇船厂厂房拆除和岸线复绿工作通过市级验收。

7.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聚焦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8大类56项重点民生实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富民增收步伐加快。5类35项富民增收任务全部按计划推进,新增城镇就业23360人,实现再就业3942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76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90人,培育自主创业1110人,大学生就业6394人,完成各类培训32468人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90元,同比增长9.2%,高于同期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82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9元,同比增长9.4%。社保兜底成效显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均达100%;落实社保减负政策,为参保单位节省开支1.56亿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900元/月;完成542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房25万平方米、竣工10万平方米,筹集人才安居房1.1万平方米,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39.72万元。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市重点支持六合高质量发展事项有序有效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2018年郊区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6个,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达83.7%;新增3A级民营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20个、助餐点10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3.2张;新建9座公益性纪念堂,实现街镇全覆盖;完成8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16553户,建成中低压管网44公里,建设区域调压柜10座。教育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等5所学校建成招生,六合高级中学等5个新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龙池初中等8个易地新建工程加快推进;创成省优质幼儿园3所,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校;与省中医院达成“院府合作”协议,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正式挂牌运行;建成省级示范卫生室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4家,龙池街道创成国家卫生街道。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8%以上,群众安全感达98.5%;健全完善“1+1+3”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我区入选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金牛湖街道金山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功创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100%;完成食品抽检2534批次,实现农贸市场快检室全覆盖,完成11家食品经营主体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7%、12%,实现“双下降”目标;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任务。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度还不够,缺少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主导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辐射力和带动力亟待加强。科技创新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研发机构比较缺乏,创新创业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集约度不够,城市品质还有待提升,乡村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仍需健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优质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欠帐依然较多,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2020年计划主要内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市对区综合考核目标,区委、区政府关于对标找差“三争”工作部署,以及“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等内容进行设定。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三大定位和高质量发展主题要求,以“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为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效、强化改革创新驱动、突出重点项目支撑、改善民生需求环境,确保与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指标

1. 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外贸进出口总额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确保2亿美元、力争2.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0亿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投促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4%以上;(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税务局)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达54.6公顷/亿元,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达2.16亿元/千公顷;(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分局、税务局)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7%,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完成市下达任务,净增高新技术企业确保30家、力争35家,新增备案新型研发机构2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科技局)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农业农村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市定目标以内。(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发改委)

2. 约束性指标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达到市考核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市考核目标以内。(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

三、重点任务

1. 不断提高科创水平。引进市科技顶尖专家1人、高层次创业人才4人,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人;新建校企联盟5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5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发明专利申请600件。

2.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产业导向,大抓项目招引,健全完善高端智能装备及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确保先进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推进华君年产10GW光伏组件、国厦特种机器人产业园、法伯耳4万吨莱赛尔短纤维、协合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增长7%、力争8%;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旅游接待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3. 协调推进城乡建设。推进龙池路西侧、六合饭店周边捆绑地块、建设路北侧地块棚户区改造,全年完成不少于6万平方米征拆任务;实施国道328上跨6座桥梁和扬滁公路向阳河大桥专项维修工程;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创建,完成程桥街道肖王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完成农路提档升级100公里、农路绿化80公里、县乡道养护大中修20公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20万人次。

4.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完成全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新建文昌街立体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250余个,利用闲置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400余个;地下空间利用总量累计达211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整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达80%;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3500平方米。

5.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贯彻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2.0版文件精神,加快实施政务服务“宁满意”工程,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健全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统一登记发证工作;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22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5800万美元;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巩固山阳县、湟源县脱贫成果;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6. 统筹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实施节能项目,推进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主城区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8%,建成区绿地率达38.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5%;启动长江湿地公园建设。

7. 突出改善社会民生。进一步落实全市重点支持六合高质量发展事项,推动全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2019年全市平均水平;推进龙华路周边1、2、3号地块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保障房32万平方米、竣工2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户;新增民营化居家养老中心6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0个、助餐点6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