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
www.njlh.gov.cn
索 引 号: | 742397932/2025-13995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组配分类: | 教育专项督导报告 | 体裁分类: | 公告 |
发布机构: | 六合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04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教育局;六合区;法治建设;工作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依法行政,优化政务服务质量
1.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2024年六合区教育局对本辖区内报考教师资格证人员进行了三批次教师资格认定,经过网上申报、现场确认、初审和复审后,第一批次认定教师资格188人,第二批次认定224人,第三批次认定52人。在认定过程中申报人需要提交的体检表、学历证书、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等均通过六合教育信息网向社会公布,申请人可以自行登录网站下载。区教育局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批材料,压减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服务。强化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建立权责清单。根据六合区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区教育局实现了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和其他行政权力在内共53件权力事项的清单化管理,及时更新调整办事指南,同步在有关业务办理系统、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等平台和场所进行更新,保证了办事指南相关要素的准确性、详实性和易用性。此外,六合区教育局在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响应南京市教育局最新要求,认领“江苏省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提高入学办件质效,探索地方办理特色。
3.健全“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区教育局严格按照相关部署,推进落实“先解决问题再说”工作机制,加强疑难复杂诉求事项的解决。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热线工作,主动承办、领办工单,2024年省、市12345平台累计办结工单4276件,为群众切实解决了一批教育领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行政监管,规范执法体制机制
1.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严格落实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报送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在落实“谁制定、谁审查”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集中定期审查工作机制,要求教育局各科室(单位)在政策文件制定过程中严格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涉及市场竞争的政策文件,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不得出台,建立了区教育局政策名录库。
2.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9月14日上午,六合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随机抽查了百合花幼儿园、瓜埠小学、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六合高级中学4所学校。10月16日上午,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抽查了我区瓜埠初级中学和金陵中学龙湖分校2所学校,总体情况较好,校与校之间呈现出良性竞争、互帮互学新气象。其中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图书工作管理规范,工作到位,基本无差错,受到市局表扬。2024年中小学新增图书生均超1册,图书质量较好,无不适宜图书,图书上架、编目规范,借阅率达标。
3.全面开展违规学科类培训巡查。为阻止和减少全区违规学科培训行为,区教育局联合“双减”办成员单位,全面加强违规学科培训巡查工作,尤其是寒暑假、春节、国庆、周末等时间段,重点开展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检查、“监管护苗”寒暑假期专项行动。区教育局通过“六合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校外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和机构白名单,共收到家长签名回执11万份,让全区学生家长知晓六合区范围内参加学科培训是违规的。7月11日,区教育局组织多部门采取“四不两直”和主管部门推荐方式开展联合检查,发现并制止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问题2起,发现安全隐患问题3个并及时督查整改到位,查处制止违规学科培训广告2条。
(三)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权力监督制约
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区教育局健全信息发布机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发布政府信息,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报纸、信息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回应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教育政策宣传,信息发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2024年,出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9份,依法规范答复群众信息公开申请。
2.落实“三项制度”。教育领域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在江苏省政务服务平台公示;执法主体信息、行政执法人员信息、8项重大执法决定事项,实现网上查询;配备19台执法记录仪,开展行政执法活动时,进行全程音像记录;“区聘校用”江苏新高的律师事务所专业法律团队为区教育局及辖区范围内的学校(幼儿园)提供法律服务。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强化六合区教育局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素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省、市、区有关要求,六合区教育局在局机关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活动,共开设3个培训班次,29名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工作安排全部参加了法治培训,模拟考试通过率为100%。有2人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四)深化法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1.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2024年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定期到校开展以法治实践教育为主的法治教育活动共120次。2024年5月6日至12日,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参加第六届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全面开展法治教育系列活动。联合区公安分局、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等部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专业力量,举办法治主题班会200余次。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及教职工登录“江苏检察在线”微信公众号观看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邪教说不》《向校园欺凌说不》,受教育人数超6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2.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开展了百名法官进百校、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民法典宣传月等专题活动,普法宣传视频播放超千次,开办主题讲座百余场。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宪法知识,六合区教育局还积极选拔学生参加了第八届南京市中小学“学宪法 讲宪法”市级决赛并取得佳绩,我区共15名选手参赛,获得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优秀奖4人;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陈宁希、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沈雨乐代表南京市参与省赛,分获一、二等奖。
3.开展“少年法学院”授课活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充实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内涵,形成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校园氛围,4月24日下午,六合区委政法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在马鞍中心小学联合举行六合区第二期少年法学院教学推进会,会上认真总结第二期少年法学院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区教育局陈传贵副局长代表区教育局和全区师生向区委政法委、区关工委的同志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为进一步办好“少年法学院”提出建议。
4.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全区各校党组织年度学习计划和教育系统年度办学水平评估中,组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著作选读》,在局长办公会、科室(单位)负责人例会等会议上,由分管负责人集中领学。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青少年普法实效有待加强;二是行政检查案卷制作不够规范;三是执法队伍建设需强化。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区教育局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和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部署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将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理论学习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二是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将履行推进法治职责情况作为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2025年2月8日上午,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召开区教育系统春季开学工作会议,党政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分别进行了述职述廉述法,并开展了民主测评工作。经统计,我局党政主要负责人民主测评优秀率均为100%。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24年教育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有针对性指导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工作。
2.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举办2025年区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选拔优胜者参加省、市比赛。以区赛促校赛,以选拔促普法,以普及促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法中来。
3.深入开展“检校共建”校园法治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普法教育进校园活动。
4.继续推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成员单位,落实好“六合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实施方案”。
5.组织开展好“少年法学院”“模拟法庭”“百名法官进百校”等宣传教育活动,拓宽有关线上课程开设。
6.配合区法宣办做好普法工作,按要求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工作。
7.按要求完成每季度教育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8.组织开展“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普法网法治知识网络学习活动。
9.配合做好行政许可等卷宗审核,以及行政调解月报工作。
10.配合区数据局做好教育行政权力事项维护工作。
11.结合12月4日宪法日,认真组织“宪法晨读”“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12.完成区政府对教育系统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工作。
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