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欢迎访问六合区人民政府网站!
索 引 号:    742397932/2025-67005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组配分类:    审计结果公告 体裁分类:    公告
发布机构:    六合区审计局 生成日期:    2025-09-2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南京市六合区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审计;管理;支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结余;风险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南京市六合区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

南京市六合区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

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区审计局组织2024年度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财政经济政策,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统筹发展与安全,扎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重点关注了预算管理、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国有资产资源管理、政府投资管理等内容,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防范化解风险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努力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区财政运行情况

2024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133.05亿元,支出总量121.27亿元,结转11.7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量101.16亿元,支出总量102.91亿元,结转结余10.5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0.42亿元,支出总量0.42亿元,结转0.0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0.99亿元,支出2.56亿元,结余5.59亿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区财政及各相关部门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各项财政经济政策,聚焦区委、区政府2442”重点战略部署,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聚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一)夯实财力支撑,释放政策红利助推经济稳中向好。

完善税收协同征管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强化政府性基金收入征收管理等措施有力稳住综合财力规模。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工作力度不减,巩固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能力。制定、实施和优化提振消费、稳定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稳定。

(二)增进民生福祉,保障重点领域顺应民众新需求新期盼。

全年安排教育、卫生、农田水利等民生领域支出85.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落实居民养老、医疗保险配套资金困难群体就业补贴资金推动民生保障有效落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垃圾分类治理、农路建设、农村污水整治等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防范重大风险,落实重大部署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坚决把牢财政资金支出风险、财政运行失衡风险、债务风险、国企和国有资本运行风险,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2442整体发展布局,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和支持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措并举向着产业强区、建设绿色生产力特色区目标稳步迈进。

本次审计也发现,全区财政财务管理中,在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收支执行、财政财务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和改进。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区级财政预算管理方面财政收入组织还不到位,体制结算不够准确预算管理固有问题仍存在,预算的管控力有待加强,如部分预算支出未履行调剂手续、预算安排未能与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相结合等。部分资金管理效率不高,资源仍有盘活空间等。

(二)部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个别部门非税收入未纳入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不扎实、部分重点资金管理较薄弱、政府采购工作管理仍有缺失等问题。

(三)街镇预算执行方面存在预算编制不完整、非税收入未及时缴入国库、滞拨上级专项资金等问题。

(四)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方面重大项目建设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方面存在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等问题,住房保障政策贯彻落实方面存在住房补贴政策未执行到位等问题。

(五)政府投资方面存在定价依据不足、同类型项目单方价格差距大,建设单位前期设计标准过高造成损失浪费,建设单位未能对渣土运输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工程结算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

(六)国有资产、资源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资产出租出借未履行程序、违规占用下属企业车辆等问题。国企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个别国企部分门面房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违规占用耕地、河道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四、审计建议

(一)增强财政支撑功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坚定目标稳定收入,优化财政政策供给,深挖财政政策潜力,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政府债券资金作用,支持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优化财政资金分配和引导机制,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储备、论证、要素保障等全周期管理,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提振消费等各项惠企利民举措,发挥产业政策的促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资源统筹和预算管理,厚植民生情怀办实事。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和可持续性。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各类资源资产,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深化预算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着力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和美乡村建设后的管护机制,提升农业发展的质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长效治理,服务宁淮城际、北沿江高铁重要枢纽建设等。

(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风险防范硬屏障制新增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巩固和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自身风险抵御能力。做好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推动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积极防范其他重点领域风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类财经违法违纪行为,压实风险处置责任,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南京市六合区审计局

  2025925